最近,你是否在為全運會上運動員們的矯健身姿而歡呼!是否在為他們追求“更高、更快、更強”的精神所震撼?那熱血沸騰的你,是否已經(jīng)“動起來”了呢?

△圖片來源于新華社
我們不妨設想一下:假如你開始每周三次的慢跑,堅持一年,或許你不僅能甩掉多余的脂肪,各項健康指標也會大幅改善,甚至連癌細胞都可能避而遠之!
這并非魔法,亦非夸張,而是一個被反復驗證的科學事實:我們每個人也完全有能力在自己的生命賽場上,通過科學運動,贏得一場至關重要的“抗癌”比賽。
運動有益健康、運動能提高生活質(zhì)量、運動能防癌抗癌……這些似乎都不是什么新鮮事兒,畢竟答案早有依據(jù):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提“動則不衰”。
如今,“生命在于運動” 這句話,現(xiàn)代研究更給出實錘:
- 2016年,發(fā)表在世界頂級醫(yī)學期刊《美國醫(yī)學會雜志》(JAMA)上一項針對144萬人的大型調(diào)查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運動訓練能顯著降低13種癌癥的發(fā)病率。
- 2021年,《體育運動醫(yī)學與科學》上的一項研究指出,運動在改善身體整體健康的同時,還會釋放出延緩癌細胞生長的“秘密武器”,讓體內(nèi)生成一個特殊的“抑癌環(huán)境”。
- 2022年2月,《國際癌癥雜志》上的一項研究指出,長時間堅持多次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,體內(nèi)可釋放更多對抗癌有作用的分子,這些分子可促進DNA修復、抑制癌細胞生長;同年11月,《癌癥研究》上一項研究指出,高強度運動可顯著降低轉(zhuǎn)移性癌癥的風險。
- 頂級醫(yī)學期刊《新英格蘭醫(yī)學雜志》(NEJM)同步刊登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(ASCO)年會上的一項重磅研究——全球首個III期隨機對照臨床試驗證實,運動能讓結(jié)腸癌患者的死亡風險降低37%,效果堪比不少抗癌藥。
換句話說,運動不僅真實可靠,更是性價比極高的“抗癌良藥”!
但,是不是只要“動起來”,就一定能達到“抗癌效果”?顯然,運動貴在堅持,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(wǎng)”的鍛煉方式對于防癌、抗癌的意義不大。只有堅持長期運動,才能夠真正起到提高身體免疫力、改善體質(zhì)、防癌抗癌的效果。
世界衛(wèi)生組織建議,成人最好每周至少從事150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,或75分鐘的高強度身體活動,低于這個標準的人即被認為是身體活動不足。
有研究顯示,與不運動的人相比,在清晨8點~10點鍛煉對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均有保護作用,導致這兩種癌癥患病風險降低26%-27%。對絕經(jīng)后女性有更強的保護作用,使罹患乳腺癌的風險降低38%。

△研究截圖
那什么樣的運動防癌效果最好?最新研究發(fā)現(xiàn):一次45分鐘的抗阻運動,能顯著抑制癌細胞生長!

△研究截圖。2025年7月,發(fā)表在《乳腺癌研究和治療》(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)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,做一次抗阻運動或者高強度間歇訓練,就能激活身體的“抗癌武器”!
抗阻運動也就是力量訓練,指的是人體在克服外來阻力時的運動方法,主要包括仰臥起坐、深蹲、仰臥推舉等,還可以通過使用器械輔助的方式進行,包括沙袋、啞鈴等。
很多人認為,抗阻力訓練是練肌肉的年輕人才適合的運動,但其實,老年人群也需要進行抗阻力訓練。日常建議抗阻運動和有氧運動結(jié)合。例如:
- 蹲起、臺階運動或坐立運動可以鍛煉腿部和臀部肌肉;
- 墻式俯臥撐可以鍛煉胸部和上肢;
- 提踵可以鍛煉腿部;
- 可用啞鈴(可用礦泉水瓶替代)進行抗阻抬舉;
- 還可以用彈力帶也可以做弓箭拉伸運動和肩帶拉伸鍛煉背部和上肢。
但是,這里需要注意的是:如果早晨起來運動,最好別完全空腹,以免出現(xiàn)低血糖;同時一定要看今天的天氣怎么樣,不要在特別寒冷的天氣出門運動。運動前要做好充分預熱,尤其是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朋友。
腫瘤患者的運動強度,一定要量力而行,循序漸進,聽從醫(yī)生的建議,千萬不要和別人比。建議大家以溫和的運動為主:散步、太極拳、八段錦、瑜伽、慢跑、游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總之,適合自己,能夠堅持下來的運動才是最好的。從今天起,不妨試著邁開腿:哪怕只是每天快走半小時,或許也是在為健康“加分”。生命的韌性,往往就藏在這些微小的堅持里。


